這是一段迷霧重重、亦真亦幻的回憶。戰后長崎,一對飽受磨難的母女渴望安定與新生,卻始終走不出戰亂的陰影與心魔。劇終,憶者剝去偽裝,悲情滿篇?!哆h山淡影(石黑一雄作品系列)》是石黑一雄技驚文壇的處女作,一部問世30年仍在不斷重印的名著。其“感傷與反諷”的融合、平衡令人猶記。
「遠山淡影(2017諾獎得主石黑一雄作品)」書評 讀書心得3000字 第(1)篇
“我喜歡回憶,是因為回憶是我們審視自己生活的過濾器?;貞浤:磺?,就給自我欺騙提供了機會。作為一個作家,我更關心的是人們告訴自己發生了什么,而非真實發生過什么?!?p>從情節上講,它淡漠而瑣碎,并無劇烈的起伏開闔,人物情緒的變化也都以一種克制的氣氛敘述,像書名帶給讀者的感受一樣,淡淡的,隱忍不發的。在主人公悅子平和的敘述中,故事留下大片的空白,無人試圖補全,也無人繼續發問。合上整本書,那些空白依然留著,是交給讀者自我想象的空間。
主人公悅子在第一個女兒景子小時候,母女倆來到遙遠而陌生的英國定居。在那里悅子嫁給第二任丈夫,生下深受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影響的女兒妮基。然而這對重組家庭并沒能得到應有的溫馨和平靜。故事一開篇就交代了景子吊死在異地旅館房間這件事,甚至已經吊了好幾天無人知曉。接著妮基來到父親死后留下的大房子里陪伴孤身一人的母親度過五天時光——這五天,就是整本小說故事鋪展的真實時間跨度。短短五天,悅子想起她前半生在日本度過的生活,心理跨度的時間則又長達二十幾年。
過去與現狀交織在一起,造就了故事亦真亦幻的氣質。
剛翻開這本,你會覺得悅子和妮基的關系像所有中年母親和青春期女兒遭遇的問題一樣,她們永遠無法在錯位的人生軌跡中求得長久的會合:悅子對往事的追悔尤其是對景子的死產生的負疚感使妮基無法理解。在她二十歲的思維觀念中,人首先是獨立個體,每人都應為自己所為付出代價,這無可怨尤。
“不管怎樣”她說,“人有時就得冒險。你做的完全正確。你不能看著生命白白浪費?!?p>悅子聽女兒這樣講,視線越過她,看去遠處。沒有回答。
女兒并不懂得藏匿在悅子回憶中的秘密。而看過全書的讀者有資格解謎:悅子對景子的死確有責任。甚至在妮基說出上述那樣的語言時,我們可以把這個形象與悅子回憶中的“一個女人“進行重合比對。她們應是相似的。
在悅子的全部回憶中,占據主要位置的是一個作為她朋友身份的女人佐知子。與悅子在回憶中為自己構筑的賢淑、善良、溫和的性格外衣向左,佐知子一登場便與那個被原子彈轟炸的破碎了的世界格格不入。佐知子帶著女兒萬里子獨居在一間破舊的木屋子里,有一個外國男友,除了悅子不與他人往來,而面對悅子在生活中對她的種種擔心和疑慮,她也經常是淡漠不耐煩的。
佐知子不相信破碎了的世界還能重新彌合。和戰后居住在長崎的悅子一家、藤原太太等人勉力振作,認定“未來還有很多盼頭”不同,她認定繼續留在這里就像回去富有而年老的伯父身邊寄居一樣——那里只是一個有著無數空房間的墳墓。而美國,或者英國則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國家。在與悅子的交往中,我們看到佐知子一直在為出國做努力做準備,甚至面對女兒萬里子明顯的抗拒和不情愿時反復做心理建設。她要自己和聽眾悅子一樣相信,“萬里子在美國會過的很好的,在那里她的機會更多?!?p>而事實上,每一個看到故事最后的人心里都有答案:真正想去美國的人只有佐知子。而在女兒幼小心靈里那些放不下的對安寧與歸屬感的渴望,在佐知子眼里和那些貓咪是等同一物的。她并不知道在戰爭帶來的孤獨童年里,內向敏感的女兒萬里子所有溫暖與歡樂就在與這些貓咪的相處之中。也可能她心里是清楚的,但在那個時候,佐知子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為了個人向往的生活,為了“不能白白浪費的生命”,她選擇了摧毀那些貓咪——溺死童心。
“把那東西給我,萬里子,”她說,“你不明白嗎,那只是一只動物。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你真的還小嗎?那不是你的小寶寶,只是一只動物,就像老鼠啊,蛇啊?,F在把它給我?!?p>佐知子親手溺死所有的貓。萬里子沿著河岸在黑暗中跑了一段,眼睜睜地看著河水吞沒一切。母女關系的緊張在這件事上達到高潮,而最令人后背一涼的是,接下來一貫溫和柔順的悅子提著燈籠走到橋上與萬里子相遇?;貞浀闹e言到了此時,真相大白。
悅子對著一臉懷疑的萬里子,如此許諾:“要是你不喜歡那里,我們就馬上回來??晌覀兊迷囋嚳?,看看我們喜不喜歡那里。相信我我們會喜歡的?!?p>我們已知道后來的事,故事一開始就說出了結局。景子一直不喜歡那個新國家,后來更是自我封閉,病態,虛弱,將自己不為人知的吊死。
景子就是年幼的萬里子,那么多年后在英國的空曠宅院里懷念友人佐知子的悅子——應該就是佐知子本人??吹竭@,你或許會糊涂,人為什么要假裝成另外一人?一個人如何既成為他自己,又扮演看客甚至說客的身份?
當然可以——在回憶中便可以?;貞浭悄菢又饔^的,混合著人的情感和選擇。試想曾幾何時我們也都曾因為懷揣過難堪心事而不愿觸及,確認,更不消說分享。慢慢的,那些事情便會被長久無法發泄的苦悶醞釀變味,甚至變成另一個人的回憶。人對待他人的事往往無法長久專注,也就能變相解放自我。想象罪孽之事發生時自己只是旁觀者,那么無辜,那么無能為力。
故事最后,當年老的悅子站在窗前目送女兒妮基離開,回首身后空空蕩蕩,偌大的房里只有她一人生活其中。她是否想到年輕時選擇離開故鄉的理由——為此她將女兒犧牲掉,可結果還是一樣的生活在空房子堆砌出的巨大墳墓里,日復一日,白日將盡。
也就明白,這是一本關于探討內疚和自欺的小說。
「遠山淡影(2017諾獎得主石黑一雄作品)」書評 讀書心得3000字 第(2)篇
文章一開始用很淡的筆墨提到葬禮,提到景子的死,我很好奇景子到底是誰,為何而死?全篇小說都好像圍繞著景子這條線,若隱若現正如小說的標題“遠山淡影”。悅子一直在回憶“故友”佐知子和她的女兒萬里子,回憶緒方先生、二郎,可以看出悅子是一個傳統的日本家庭主婦,但是文章從開始就提到她一直寡居在英國,寡居在大女兒景子生前住過的地方??吹轿恼驴旖Y束的時候我才領悟到會不會悅子就是佐知子,萬里子就是大女兒景子,果不其然最后一句話大致意思說:那天我們和景子一起坐了纜車,景子很高興。也就說明了萬里子就是景子。也就可以讓讀者明白為什么悅子對妮基特別包容甚至溺愛,因為心中充滿對景子的愧疚與懺悔。文中好幾處讓我很厭惡佐知子這個角色,很多地方她的自私,比如萬里子不想去美國,她喜歡安子阿姨,想要留在日本,惦記著那些貓,可是她的愿望與母親的相反,可惡的是佐知子竟然當著萬里子的面溺死了那些萬里子喜歡的貓,她明知道萬里子小時候目睹過一個母親溺死過一個嬰兒,其實我在想這兩處都是伏筆,實質上想表達的是,佐知子在精神上同樣溺死了她女兒。童年的陰影、溺貓事件、被逼離開日本還要和一頭豬生活在一起,這樣的生活注定萬里子會以悲劇收尾。很厭惡佐知子這樣的母親,同時又很同情她,為了擺脫現狀寧愿跟一個明知道花心的男人一起去美國,害了自己又害了女兒。
文中暗示很多,寫作方式上有一語雙關的形式,比如緒方先生與兒子下棋時對兒子說的話,“下棋就是不停地貫徹戰略,就是敵人破壞了你的計劃也不放棄,而是馬上相處另一個戰略。勝負并不是在王被將時決定的。當棋手放棄運用任何戰略時,勝負就已經定局了。你的兵七零八落,沒有共同的目標,走一步想一步,這時你就輸了”。其實不僅下棋如此,生活如此,職業上亦如此,生活處處有變數,處處有意外,該做決策是需要深思,需要有plan B。
人生終需要有規劃,走一步算一步的路不是平常人能玩的把戲。有人追求詩和遠方,但是以裸貸,賣卵,最后以犧牲自我為前提,這樣的“走一步算一步”其實就是虛榮。多為平凡人,虛榮玩的好那是尊榮,玩爛了就是虛有其表,不堪一擊。文中的佐知子是這種人,受戰爭影響失去丈夫,失去家族名望,落魄不堪卻還總是在唯一的朋友面前演示自己,假裝清高。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卻一直沒有勇氣向前看,時?;钤谶^去的那一點虛榮之中,女兒也成天跟著顛沛流離。
作者用篡改回憶的方法,若隱若現交代了佐知子的故事,其實佐知子可以說不僅是悅子也可以說是生活中的任何一個我們,它直擊的是人性中軟弱、自私、黑暗的一面。有多少父母、朋友打著愛的名義,打著我是為了你好的口號給了很多孩子或者親近的人足夠的壓力,最后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又或者出于嫉妒或者其他。讓我不禁想到了張愛玲說的一句話我相信人,但不相信人性,確實如此。生活中就有一堆以愛之名的混賬朋友和混賬父母。
石黑一雄,作者本身想表達的具體意思不能完全解析,篡改回憶這種方式很平常但卻很新穎,若隱若現,亦真亦假,人性、愛、私、各種心理的描寫用回憶的方式、故事的方式來描述,更有可讀性,更有代入感。文中的人物可以是任何一個你、我、他,寫作方式值得借鑒。